打开APP

J Appl Physiol:穿上“热力裤”,血压降5点!科学家发现懒人降压新疗法

  1. 血压
  2. 依从性
  3. 热疗
  4. 血管功能

来源:生物谷原创 2025-11-12 10:52

来自北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提出了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解决方案,即每天穿着特制加热裤坐一小时,八周后血压显著下降且血管功能改善。

在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正成为无形的健康杀手。据《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显示,我国高血压患病人数已达2.45亿,但控制率仅为16.8%。这意味着超过2亿人血压失控,犹如随身携带“健康炸弹”。

就在传统药物疗法面临依从性挑战之时,近日,一篇发表在国际杂志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上题为“Home-based heat therapy lowers blood pressure and improves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的研究报告中,来自北德克萨斯大学健康科学中心等机构的科学家们通过研究提出了一套令人耳目一新的解决方案,即每天穿着特制加热裤坐一小时,八周后血压显著下降且血管功能改善,相关研究结果有望让“热疗”这一古老疗法焕发新生。

热裤实验:坐着就能降血压?

文章中,研究人员招募了19名55-80岁的健康老年人,将他们分为两组:一组穿着能将皮肤温度升至约40℃的加热裤(热疗组),另一组则穿着仅保持舒适温度的“安慰裤”(对照组)。所有参与者每周4天、每天1小时在家穿着特制裤子,八周后回实验室复查。

结果令人惊喜:热疗组的日间收缩压平均下降5 mmHg,而对照组基本无变化。更关键的是,超声检测显示热疗组股动脉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显著改善—这是衡量血管年轻度的重要指标。研究者表示,坚持率达到了100%,这在非药物干预中极为罕见,说明这种疗法容易被老年人接受。

为何高温能“锻炼”血管?

热疗的机制令人着迷,研究者解释道,人体对热暴露的心血管反应几乎与运动一模一样—心率变化、血流改变、肌肉反应如出一辙;这正是我们认为热疗有效的关键原因,特别是在临床人群中,其几乎模拟了运动的效果。研究表明,热疗可能通过两种途径发挥作用:一是大脑主动调节血管张力,二是血管本身在反复热刺激下发生适应性改变。这就像给血管做“热瑜伽”,血管在热力作用下学会更灵活地舒张收缩从而改善整体循环功能。”

尽管5mmHg的降幅看似不大,但其临床意义不容小觑;研究者指出,在人群层面,如果十万人接受治疗,这5个点的下降将预防大量心血管事件。对轻度高血压患者而言,这可能是非常可行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可能会带来长远益处,血管内皮是循环系统衰老的最早标志,其功能异常是动脉硬化、心脑血管疾病的始动环节;热疗直接针对这一关键环节,可谓“治本之策”。

如图所示为一条带有管路系统的裤子,连接着便携式水循环装置—这正是受试者在每次干预治疗中使用的研究设备

既降血压,又防中暑

这项研究的另一个亮点在于热疗的双重价值。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热浪导致的死亡事件频发,其中老年人是最脆弱群体;2024年研究预测,到2050年将有额外2.46亿老年人面临危险级别的高温威胁;研究人员发现,家庭热疗能帮助老年人建立对高温的耐受性,研究者的想法是主动应对热浪,让老年人在家中进行热适应训练。而且初步数据显示,接受热疗的老年人对热应激的抵抗能力确实增强。

专家们强调,热疗目前应被视为补充疗法而非替代药物,研究者表示,降压药的效果比这强得多,但如果你的血压只是轻度升高,想从这种可行的方法开始,随着更多研究的开展,其确实有成为标准疗法的潜力。下一步,研究人员将探索热疗的作用机制、持续时间,并在高血压患者中验证效果。

这项研究为科学家们打开了非药物降压的新思路;在药物依从性差、运动障碍普遍的老年人群中,简单易行的家庭热疗提供了一种安全有效的选择。或许不久的将来,老年人不仅能通过“热力裤”控制血压、增强血管功能,还能在炎炎夏日中更加从容。(生物谷Bioon.com)

参考文献:

Ysabella I. Ruiz-Pick,Heidi L. Cope,Rauchelle E. Richey, et al. Home-based heat therapy lowers blood pressure and improves endothelial function in older adults, Journal of Applied Physiology (2025). DOI:10.1152/japplphysiol.00977.2024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生物谷”或“来源:bioon”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生物谷网站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取得书面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生物谷”。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87%用户都在用生物谷APP 随时阅读、评论、分享交流 请扫描二维码下载->